[翻譯] 改變教育典範

網站導覽

編輯群

ckhung0ckhung0 由於 19 May 2013 09:43
Michael ZhengMichael Zheng 由於 22 May 2013 13:09
Ashley YangAshley Yang 由於 20 Nov 2013 05:09
Alexander HsuAlexander Hsu 由於 11 Sep 2022 15:39

人們試圖回答: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 21 世紀的經濟找到立足點? 怎麼辦得到? 我們甚至連下個星期的經濟狀況都無法預測 — 最近的經濟動盪就是一例。 怎麼辦得到?

其二是文化。 現在地球上每個國家都試著要透過教育讓我們的孩子有文化認同、 讓我們的文化基因傳遞下報。 面對全球化, 你如何解決這個 「化圓為方」 的問題?

問題在於: 他們企圖用過去的方法來面對未來的問題。 在這過程當中, 數百萬的孩子們逐漸疏離、 看不出來上學有什麼意義。 過去我們之所以願意留在學校, 是因為大人說如果你夠努力、 成績夠好、 拿到學位, 就會有好工作。 但我們的下一代並不相信這套。 而且他們是對的。 有學歷比沒學歷要好; 但學歷已不再是保障。 尤其是如果取得學歷的代價是必須犧牲你自認為重要的東西。

有人說如果想要有突破我們就必須提高標準。 你知道的… 就醬。 提高標準… 我們當然應該提高標準。 問題是: 今天這套教育體系是在很不一樣的年代底下設計、 蘊釀、 建構出來的。 它是在啟蒙運動的年代、 工業革命的經濟背景之下誕生的。

19 世紀中葉之前並沒有公共教育。 不太有。 如果你有錢, 就有機會在耶穌會士受教。 但是 「稅收付費、 人人有義務免費接受」 的公共教育, 這是一個革命性的點子。 而且還有很多人反對。 他們說: 公共教育對街上許多工人層級的小孩沒有幫助。 他們就學不會讀寫, 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?

所以這裡面有一連串對於社會結構能力的假設。 這個教育體系由當時的經濟需求所驅動, 而貫穿這個教育體系的 「智力」 概念, 則主要來自啟蒙運動的觀點。 在這個觀點下, 某些特定的推論能力、 某些特定的經典知識構成了我們今天所認定的 「學術能力」。

這成為今日公共教育體系基因庫裡面深層的元素。 人被分成兩類: 學術人和非學術人。 聰明人和不聰明的人。 結果就是: 很多真正的聰明人自認為並不聰明, 因為社會只以這一狹隘的標準來評斷他們。

所以我們有這兩大支柱: 經濟和智力。 而我認為就是這個模型造成了許多人的人生一團混亂。 對某些人來說這很讚 — 有些人在這個體制下獲益良多; 但大多數人並非如此。 大多數人深受其害。

這是當代流行病 — 它既是錯置的也是虛構的。 (譯註: 它以 ADHD 的方式呈現; 但大家只看到 ADHD 卻沒看到深層的真實原因。) 這就是所謂的 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(ADHD ) 瘟疫」。 請看這張美國 ADHD 案例地圖 — ADHD 葯品處方地圖。 別誤會, 我並不是說天下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回事。 我沒有資格評論這事是否真的存在。 我知道大多數的心理學家跟小兒科醫師認為它確實存在 — 但這也還在爭議當中。

我很確定的是: 這並不是流行病。 就像我們的扁桃腺經常被割除一樣, 這些孩子經常被餵藥。 理由一樣荒謬、 同樣是醫療 「流行趨勢」。 我們的孩子們生活在有史以來感官刺激最豐富的年代。

他們被大量的資訊淹沒, 在電腦、 iPhone、 廣告、 數百臺的電視頻道之間切換他們的注意力。 我們卻因為他們無法專心注意而處罰他們。 專心注意什麼? 無聊的東西 — 學校大部分的東西。 在我看來, ADHD 案例隨著標準化測驗的導入 (註: NCLB 法案) 而增加, 並不只是湊巧。 現在我們開始餵 「利他能 (Ritalin)」 跟醒腦藥 Adderall 等等藥物 — 這些用來鎮定孩子、 集中注意力的藥經常是很危險的。 請看看這張圖: 在這個國家裡, 注意力不足的問題似乎越往東邊走越嚴重。 從奧克拉荷馬州開始, 人們逐漸失去興趣。 到了阿肯色州, 大家已經不太能思考了。 到了華盛頓, 他們就完全迷失了。 不過我相信這還有別的原因啦…

Unless otherwise stated,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ShareAlike 3.0 License